天图律师
5月16日,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,强奸未成年人的罪犯赵某、王某某、陈某某被依法执行死刑。这三起案件性质极其恶劣,具体犯罪事实如下:
赵某案
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,赵某利用在非法“成长教育基地”担任教员的身份,伙同他人通过虐待、非法拘禁等手段控制学员,并胁迫、利诱8名未成年女性(含3名幼女)实施强奸,还逼迫被害人长期服用避孕药,导致多人患妇科病。此外,赵某还涉及故意伤害、诈骗等犯罪。
王某某案
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,王某某在网络平台冒充导演或女性,诱骗小学、初中女生拍摄不雅照片后实施强奸,共侵害9名未成年女性(含7名幼女及1名精神发育迟滞者),并长期胁迫、凌辱被害人,拍摄视频威胁。其还猥亵其他10名幼女及1名男童。
陈某某案
2022年1月至4月,陈某某(有强奸前科)冒充学生潜入初中生QQ群,随机添加女学生后以诱骗、胁迫手段实施强奸,单独强奸3名幼女7次,并致被害人自残、辍学。其还纠集同案犯轮奸1名幼女3次,并介绍他人实施性侵。
最高人民法院强调,此次执行死刑彰显了司法机关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“零容忍”的坚决态度,传递了“侵害孩子者,必严惩不贷”的明确信号。
这起案件以最严厉的刑罚惩治了极端罪恶,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多重警示:
1、法律底线不容触碰
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突破人伦底线,法律对此类罪行始终保持"零容忍"态度,死刑判决彰显了刑罚与罪行的对等性原则35。任何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害行为,都将面临最严厉的刑事制裁。
2、保护体系亟待完善
案件暴露出:
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问题
教育机构人员准入与监管漏洞
网络空间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薄弱
需要构建家庭、学校、社会、司法联动的综合防护网。
3、教育预防至关重要
家长需加强未成年人性教育与法治教育
学校应强化师德师风建设,建立侵害预警机制
未成年人需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。
社会共治势在必行
4、每起案件背后都存在"旁观者沉默"现象,需要:
建立便捷的违法犯罪线索举报渠道
形成对潜在犯罪的社会监督氛围
完善受害者心理干预与社会救助体系。
这些惨痛案例警示我们:保护未成年人需要法律严惩与源头预防并重,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"不敢侵害、不能侵害、不想侵害"的立体防护体系。
联系我们